當一個有能力打理生活一切的人,不顧他人的看法而做出違反常態的事情時,他們是否感覺得到他人眼神中隱含的意義?
一個獨居的老人,我們假設他的確能照顧自己的三餐,但是,當他不斷地大聲說話,好像眼前駐足了群眾聆聽他的高見時,我們會在心裡想:他的精神有問題!但為什麼他還能處理日常生活的一切細節?他不會讓自己餓著(他看起來似乎頗為強壯)、不會不洗澡(他沒有散發異味)、不會不打掃(他有拖把)、不會在該睡覺的時間擾人安寧(他累了也要睡覺);他看來的確遵守所有的遊戲規則,除了不斷大聲說話之外。
我們社區裡住著一位這樣的老人,他的家沒有窗戶沒有牆,只有類似鐵欄杆的圍籬圈住,他的一舉一動看來像極了一場街頭的行動表演劇,時而躺在床上,時而雙腿跨坐在椅上,以穩健的台風高談闊論談笑風生,而每當他感到無聊,便大聲哈欠表示他的不耐,而當他遭受冷淡,便咳嗽示眾以喚回焦點……
我們無法理解他所作所為的動機,因為我們並不以一個正常人的標準來評斷他的行為(即使他還有正常的行為能力);他的確製造了噪音,但並未達到我們無法忍受的情緒失控,以致於讓我們擔心產生傷害他人的行為。在這方面我們的確是在忍受,忍受他超出常軌的行為:誰會把自己家的牆打掉,只為了讓別人〔看〕到他?誰會發出大於容忍範圍的聲響,只為讓別人〔聽〕到他?但我們為什麼要忍受?只因為他的活動範圍都在自家裡,不會危害到大家的安全?還是基於同情心?我想大部分的人選擇容忍是因為前者的考量,而且這樣的忍受有時會導致厭惡的感覺,越受干擾越容易產生厭惡,也越沒有同情心,畢竟他跟我們並無任何交往關係。不過,基於人類同情憐憫的天性,只要他完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也就是我們不受他干擾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單純地只因為他是一個精神受創的獨居老人而心生憐憫罷。
當我看到你家樓下的阿伯時,我的確是有點同情他,因為我猜測他家的牆不是他自願打掉的,而一直這樣是因為沒錢弄,呵,想太多,搞不好是個有錢人勒~~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