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搬到了巴宿 (Bhagsu)。早上11點才開始的中文課讓我有足夠的時間悠閒地晃到Mcleod Ganj,等下午志工工作結束走回巴宿的路上天還是亮的。

Pyare是我的銀匠師傅,來自以銀飾寶石出名的城市齋浦爾,從小跟著父親學習這門工藝。一開始來到巴宿從擺攤做起,後來慢慢作出了點名氣,累積了不少買客才開了現在這間銀飾店兼教學教室。Pyare的人就像我一開始見到他時一樣,努力踏實。有一次我問他生日,他說自己大概37歲,要不就上下加減一年;一次我又問,那應該會記得自己的結婚紀念日吧,他笑著說只記得自己五個小孩的生日。Pyare連回家都在工作,有次他帶我們三個學生去他的房間示範如何溶化100%的純銀,簡陋的房間內要不是擺了一張床,看來還真像一間工具房,桌上堆滿客人特別訂製的戒指半成品。我好奇地問他都不放假嗎?身為穆斯林的他說一年只休息兩天,一天是齋月(Ramadan)結束的第一天,也就是穆斯林的新年(EID),另一天是齋月結束一個月後的祭祀,這兩天禁止穆斯林工作,要不,他是不可能休息的。
來這裡上課的學生都是喜愛手工銀飾的外國觀光客,有人後來作批發,有人特地買一整套工具回家自己玩,各式尺寸的剪子、不同形狀的測量鐵棒—方的、圓的、橢圓的、椎狀的,還有鑷子、槌子、噴火槍等等,包括拋光機器加起來一大包,約一萬五千盧比,比起其他地方的物價還是便宜很多。
Pyare總好奇地問我住的城市有沒有很多觀光客(我心想陸客倒是很多),有沒有人作手工銀飾(應該不少),說我可以批發他的銀飾回台灣賣,說我可以教人作銀飾……。學銀飾,說實話,為的是打發時間與認識當地人,從沒想過以後,不過,師傅直誇我畫的設計稿有挑戰性,別的學生3個小時可以做好幾個戒指,我的一個設計一天都作不完,但師傅喜歡我的設計,鼓勵我繼續畫,說他要影印下來以後做來賣。我們最後達成了一項協議:用設計稿抵點學費跟材料費。




於是我一有時間就畫,為的就是可以少點開銷,多留點旅費,還有,一點虛榮心:在遙遠的印度,某間來客絡繹不絕的銀飾店內,掛著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