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舊風景 Zanskar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Zanskar就像一本被掛在牆上多年忘記被取下的舊月曆,跟著歲月埋上一層又一層潮濕的粉塵,變硬、泛黃、捲曲。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Zanskar的旅行我期待很久了;這幾年不斷聽我公公講著以前帶團到Zanskar的故事,說著這個地方吸引了非常多的歐洲人特地來體驗高山的純淨和人們生活的原始樣貌,而那時候的列城還屬於相當落後的小農村尚未開發,更不用提現今熱門的景點班公錯、奴布拉河谷或莫麗麗湖了!於是六月初我倆搭上Amber和阿翔的拉達克之旅順道成行,只大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鎮名和一兩座寺廟就出發了,不過預計4天的路程卻因中途的大雪紛飛變成了8天,最後,動彈不得的那4天卻成了這趟旅行最深的記憶。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早上6點半我們從卡吉爾Kargil出發,一開始司機以高速公路的時速開在鄉間小道上,2個小時之後路況開始變差,從此一路顛簸碎石路。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整趟旅程還未結束我的屁股已經磨破皮,坐車像騎馬一樣。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Zanskar位於卡吉爾往南延伸240公里的Zanskar Range,以Padum為首府,擁有查模和喀什米爾邦最高兩座海拔超過七千公尺的高山,即著名的NUN和KUN,海拔分別是7,135公尺和7,087公尺,屬於克拉崑崙山系。首府Padum是多條健行路線的登山口,包括著名的Chadar Trek、Lamayuru、Darsha。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沿著SURU河谷,KUN首先露臉。1913年由義大利的登山探險家首先攻頂,經過58年之後才由印度軍人組成的遠征隊第二次攻頂成功。不過,當地人的傳說卻不是這樣流傳的。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右方是Nun,海拔7,135公尺,傲視全邦各山系群峰最高峰。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卡吉爾到Rangdum的沿路會經過不少農村,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沿著Suru河谷栽種青稞而居的Panikar,從這裡可健行至Lamayuru和Kun一號基地營。無論你是從斯利那加還是列城過來,想體驗在地農村風情的話可略過卡吉爾選擇在Panikar過夜,隔天可直接前往Padum。

早上空著肚子從卡吉爾出發到了Parkachik已經三個小時過去,終於可以休息吃東西了。本地只有兩家小吃店,推薦這一家的羊肉蒸餃,它不叫MOMO,而是MOMOK。老闆跟我們要了消炎藥後開始聊起店後面的KUN。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從老闆口裡說出的關於Kun傳說是這樣的;很久以前有一位歐洲探險家首先登上Kun山頂,山上有座湖,當他把手放進湖水裡再伸出來時整隻手像鑽石一樣閃耀著光芒,這時候天上傳來聲音警告他絕對不能把這個秘密洩露出去,只要守口如瓶一生必定順遂。回到歐洲後他謹記在心,過了幾年以為事過境遷應該沒事,於是他開始跟人們談起登頂的事蹟和所見,不到一個月便生了重病很快就過世了。老闆又說,曾經有兩位卡吉爾人嘗試登頂,就在即將登頂時頓時風雲變色開始雪崩,一人獲救,而另一人在一年後才尋獲遺體。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而傲視全邦最高峰的Nun在1953年首次被成功攻頂之前的50年間已經讓不少歐洲遠征隊鎩羽而歸,最後由法國、瑞士、印度、雪巴人組成的團隊拔得頭籌。不過即使到今日,當地人還是認為NUN和KUN無人可及,嘗試攀登必遭阻礙。

即將抵達預定的目的地Rangdum;此時,六月的Zanskar並非我想像中的翠綠。

Rangdum是座非常純樸的小農村,海拔將近4千公尺,村里人口不到一百人,整個冬季都埋在雪裡了無人煙,四月份之後道路才逐漸疏通,一直到11月陸續下雪後才又再度關閉。Rangdum沒有任何電話訊號,更不用說網路,村里有訊號塔和衛星電話但年久失修也就被棄置不管,唯一的訊號是檢查哨警察手上的對講機!在Rangdum等於與世隔絕,唯一可取的設施是太陽能板,陽光充足的話可從晚間7點供電直到早上7點。

IMG_0928

抵達Rangdum才一點多,照例先找地方安頓今晚,最後我們決定跟著司機阿里住在Rangdum的Gavernment hut,也就是政府經營的高山驛站旅館;旅館外觀看起來很歐式,但房間大多簡陋不太乾淨,不過該有的床、桌子、廁所還是有。左邊一棟是旅館,右邊一棟則是外包給當地人經營的餐廳。旅客通常把Rangdum當作過境休息站,頂多喝個茶吃個飯就繼續前進Padum。從卡吉爾到Rangdum約6個小時,再到Padum也是6個小時。我們行程的第一天在Rangdum過夜。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選了個絕佳位置坐下來,阿飛突然說還好早,應該要直接前往Padum的!他大概覺得農村無聊,我倒覺得蠻好的,氣氛相當寧靜,氣候也宜人。整個下午我倆很悠閒地躺在寬闊的草地上望著白雲從小白兔變成巨人,看著牛一隻隻緩緩過完河才起身回旅館休息。

IMG_20190610_171518

一切看似美好,毫無破綻。

第二天早上我被阿飛叫醒,哇,窗外一片白茫茫,想說也太幸運了,老天聽見了我今年冬天的遺憾,於是我們興奮地趕快把行李打包完畢賞雪去。早餐後照例去到檢查哨登記,沒想到警察卻說我們車子才3人載重太輕容易打滑,除非從Penzila方向有來車才准我們通行。Penzila是前往Padum必經的公路至高點,也就是埡口Pass,海拔雖然才4,400公尺,但下雪量必定比Rangdum多,加上道路狹隘只容單車通行,這時的危險性比平時高很多。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失望地回到驛站,我們等著車子從Penzila的方向過來。

IMG_0952

但只有牛經過。

還有從卡吉爾開來的載滿乘客的巴士,之後陸續抵達好幾台共乘吉普車、大卡車;其中有一對捷克新婚夫妻跟我們一樣也是包車,礙於行程時間有限,停留了2個小時後便決定變更計畫折返卡吉爾。

IMG_0963

捷克夫妻離開後阿飛也興起折返的念頭,誰知道這場雪會下多久?不過我們的司機阿里似乎不太願意,一臉沈重不多討論就走開了。這時的驛站像一處臨時避難所聚集越來越多旅人,除了多數Zanskar當地人、少數遊客、還有十幾位從尼泊爾來的民工。大部份在地人都認為不過是一場雪而已,很快就可以再度啟程。

隔天雪下更大了,連折返的念頭也被打消。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傍晚烏雲稍散。七點大家聚集在餐廳收聽電台播送的地方新聞,當一聽到從明天開始將持續一個禮拜的好天氣時每個人頓時士氣大振一副準備隨時出發的氣勢,但重點是,要怎麼離開?在Rangdum有一台鏟雪機但司機卻遠在Panikar!這樣的下雪量如果發生在列城公路上、往班公錯或奴布拉河谷的公路上,大概不到2個小時道路就能搶通,除了沿路隨時待命的鏟雪機(JCB)外,最主要的是拉達克一條條綿延數百公里的公路皆通往邊境要地,道路不允許中斷。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相較Zanskar已經沒落很久了,司機阿里來自卡吉爾,他說卡吉爾人對觀光產業興趣缺缺,生活過得去就好,在地開發就順其自然,路破沒關係可以開就好;人民的權利沒有爭取就等同放棄。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不過,抱著明天“或許”可以離開的期待,目前這場雪對我來說是充滿美學美感的!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如電台的氣象預報準確,隔天早上豔陽高照。

DSCF4986

雪大概有2呎深。

我堆起生平第一座雪人,其實不太容易。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司機們開始清除覆蓋在車上的厚雪。

DSCF4990

原本好心想幫忙除掉這台車頂上的雪卻立馬被阻止,原來裡面裝的是一大包肉,包覆在雪裡就像放冷凍庫保鮮的概念,於是阿飛馬上把挖掉的一大塊雪補回去。之後這台車像隨時要融化的霜淇淋一樣到處移動躲太陽。

DSCF5009

所以,該何去何從?大家似乎坐以待斃。

終於,在地人發聲了。一位在Padum政府單位工作的卡吉爾人寫了一封連署請願書,內容大致上是請相關當局儘快採取行動搶通道路讓困在這場大雪裡將近150位旅客趕快回家;我和阿飛也連署簽了名。這份請願書交到了檢查哨警察手裡,但對於要如何傳遞訊息到相關單位我感到非常困惑!對講機?還是什麼摩斯電報之類的?一整天阿飛四方打聽消息,聽Rangdum檢查哨說從Panikar方向已經派來鏟雪車,從今天早上5點就開始搶通,之後又聽說沿路產生新的土石流才又耽擱了點時間。

處於無法前進和後退的窘境我們消磨著時間。到了下午5點沒有一點動靜,而且聽說從Penzila傳來有卡車被大雪困住的壞消息。說到這裡,我覺得對講機好像蠻厲害的,遠在3個小時車程外的Penzila也能收到訊號?不過那一頭是誰在發?我們的請願書是否也送達了?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白日將盡,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是請願書發揮了作用?傍晚從卡吉爾驅車來了所謂的長官前來探查慰問,說道路已經盡力在搶通,說等會將親自前往Penzila查探,說大家很快就可以回家,還真的不到一個小時鏟雪車抵達了Rangdum,司機像電影裡拯救了家園的好萊塢英雄般受到大家一致的擁簇歡呼。天,這一刻我真的蠻感動的,這一刻的每個人都深信,明天一定可以離開!鏟雪車明早5點將繼續前進Penzila搶通。

隔天一早我們都已經把行李放到車上也退了房。我、阿飛、以及一對法國老夫妻興奮地帶著護照去檢查哨登記時竟得到一計棒喝!警察告知不確定今天能不能離開,“或許”明天。消息後來證實,原來好幾台大卡車從第一天開始下雪後就被困在Panzila動彈不得!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跟我們一起困在Rangdum的法國老夫妻來過印度好幾次,已經78歲的先生去過190個國家是個老經驗的背包客,對此刻他下了一個註解:在印度,當你的一隻腳還沒真正踏進車子裡就代表了一切都還有變數,都只是“或許”。

Penzila像吃人怪獸,已經吞了好幾台卡車,現在又吞了鏟雪車和長官。我放空盯著眼前的男孩造著他的雪人家族。他腦子裡想了什麼?男孩高中沒畢業,家裏要他去Padum的親戚家幫忙賣菜。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阿飛左邊這位是擁有16年大卡車資歷的司機,印度跑遍遍卻還沒到過Zanskar,這一次他接下價格不是很好的案子,說服其他兩位司機跟他一起載水泥來Zanskar順道幫他圓夢。司機的兒子已經是醫生,早要他賣掉卡車享清福,但他享受這樣的自由生活慣了一直不肯放棄,不過他心裏大致有底,Zanskar這一趟應該是他卡車人生的最終站了。

下午約莫4點,一台四輪驅動的吉普車從卡吉爾方向開過來停在我們四個外國人面前,5位手拿真槍實彈的警察從後門浩蕩下車,接著一位穿著黑色乾淨羽絨外套約30出頭的年輕人從副駕座下車直接走到我們面前,從陣仗規格看來是高階長官,他用英文直接對我們說他已經盡力搶通但因為有將近10台的卡車困在Penzila而延宕了進度,他會親自前往探查實情(希望不會又被吞掉),期望今晚能完全疏通讓大家儘快離開,最後又說如果要跟家裡報平安可以代為傳達。溝通對話不到10分鐘他便揚長而去,對於在地人他沒有一句慰問;幾位較資深的在地人頗有微詞地對阿飛抱怨他應該要幫在地人跟長官陳情,阿飛雖然很會訓人,但他也深知在相關當局面前即使義正嚴辭也不會有好下場,印度雖名為世界人口最密集的民主國家,識時務並非俊傑而是基本生存守則。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最後,結局到底能不能圓滿?第一位從Penzila下來的受困者是位卡吉爾人,他和其他被困住的大卡車有一段距離,就他一人落單在某個路段,沒有食物沒有水,四天下來他只吃雪果腹。一回到Rangdum群眾馬上團團圍繞著關心他,一下車他便忍不住激動的情緒開始啜泣起來,提到了昨晚差點被熊攻擊的恐怖經驗;一隻白熊來到他的車前守著,而他就躲在前座下方一整晚不敢出聲,連上廁所也在車子裡解決。這一晚驛站老闆提供了他熱食熱水並安置一處讓他睡覺,夜裡他整身發抖惡夢連連,兩位跟他同寢的穆斯林不斷為他念誦古蘭經文才稍稍穩定他的心緒。

接著陸陸續續下來被困的車輛,大多是跑長途的大卡車,司機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車上也都備有炊具和糧食,雖然有限但也能救命,他們還收留了兩名婦女、兩位來自西班牙的機車騎士,機車最後被鏟雪車鏟進卡車裡一起載回Rangdum。

這場大雪終於尾聲了。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一早,我們的司機阿里興奮地大聲敲門喊著出發。跟同為戰友的Sajad和Hussain兩兄弟道別特別不捨(感情又開始氾濫)。兩兄弟來自Parkachik,跟那間好吃的羊肉蒸餃老闆是親戚;兄弟倆包下這間政府高山驛站餐廳三年了,4月中旬到11月間營業,在這家驛站餐廳吃不到肉,也沒有咖啡,早餐吃餅、歐姆蛋、奶茶,中晚餐就只有飯拌咖喱馬鈴薯和類似鷹嘴豆,還有Maggi泡麵。菜色對於只是過境的旅客來說已經足夠,但五天都吃重複的食物真的很可怕。這幾天兄弟倆忙進忙出招呼我們這些被滯留的旅客,很辛苦,不過他們坦言營業收入也頗可觀,我想我和阿飛是最大戶。其他身上沒有帶足旅費的在地旅客睡大通舖,一人100盧比,吃飯的話部分人跟餐廳借爐具自己煮,而那些從尼泊爾來的民工每天只吃一餐,昨天早上以為可以離開才吃了早餐準備啟程,今早,好心的Sajad和Hussain免費招待。

握握手,還能說什麼,或許下次再見?!希望下次可以喝到咖啡。

DSCF5026

不敢相信真的離開了。

DSCF5039

Rangdum附近一座藏傳修道院在一小丘上,下方搭了約12頂類似班公錯的豪華帳篷供遊客過夜。旁邊有一檢查哨檢查護照。

白色的Suru河畔可見一條條土撥鼠的、狼的、狐的、還有熊留下的蹤跡。

DSCF5082

車子開始爬升吃人的Penzila。前方的河谷盡頭是Suru河的源頭,繞過Penzila後緊接著Zanskar河。

就在即將抵達Penzila前,開在我們前方的軍用卡車因為太靠右側行駛而打滑了,當下有一下子我認真以為我們又要等待救援了!看著兩側堆積的厚雪開始想像當時卡車深陷雪堆裡的景象,司機們說雪超過4呎。

還好不到15分鐘在大家合力清除輪胎下的殘雪後終於把卡車開回正道。(呼~)

DSCF5099

經過Penzila的瞭望台我們沒有停下來,路很狹隘,加上後面緊跟著大卡車只能儘快通過。

DSCF5115

被大卡車前後包夾,眼前雖是美景卻時而飄來廢氣。路窄,毫無超車空間。

DSCF5112

大夥兒搖搖晃晃地前進。

DSCF5102

雪很浪漫,但一路顛簸破壞了氣氛。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下坡路徑一覽無遺。

即使一窟水窪也能隨意造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DSCF5177

Zanskar河餵養著河谷兩岸的生息,冬天則靜止在雪裡。

DSCF5192

跟奴布拉河谷比起來Zanskar河谷小了一號但卻不減它的氣勢,更多了份詩意優雅。

DSCF5228

下到河谷後沿路可見一座座小巧樸素的農村。

DSCF5233

旅程結束回到斯利那加才知道原來這場大雪不只肆虐Zanskar,連喀什米爾每座超過3千公尺的高山都遭遇怪異天候;同時間我們一位來自香港的客人正在Gangabal健行,第一晚在Trunkund就刮起強風並下起傾盆大雨,接著降下連夜大雪,這一晚大家逃命般丟下家當躲進高山驛站旅館保命,隔天一早發現帳篷滅頂在雪裡,連鍋子都被強風捲飛,撿回來時還凹了一個洞,帳篷被割破,柱子也斷掉好幾根。Naranag有匹馬死於這場暴雪,聽說還有一位牧羊人也遭遇不幸。

大概是這幾天下來累了,Padum就跟任何一座正在開發的城鎮一樣灰塵滿天飛,唯一能提振我們精神的是喝到想念了一個禮拜的咖啡,而且還是義式咖啡。

DSCF5306

自從在Rangdum的檢查哨認識了來自香港的John以後,我們四個外國人加上辛苦的翻譯機阿飛就常混在一起,不過John坐的是公車、法國夫妻是共乘吉普車,我們各自抵達Padum之後碰了面又決定住在同一間旅館,今天的修道院行程John也一起來了,他身負一項神聖的任務,就是幫他在列城認識的民宿老闆選兩間Zanskar的修道院請喇嘛為剛過世的母親祈福。我們預定參觀三間寺廟,分別是Zangla、Kursha、Pipiting。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在Zangla第一次遇見女性喇嘛,男女喇嘛一起上課、誦經。

喇嘛建議我們去參觀Zangla Palace,本日無人看守,跟村里的守門人買了門票取了鑰匙後自行前往,爬了15分鐘的台階我已經氣喘吁吁。從這裡往Zanskar河流的方向眺望過去就是Chadar Trek的健行路徑。從Padum出發的健行路線有很多條,其實都是以前在地人徒步遷徙往來兩地的軌跡,就像喀什米爾的高山健行一樣也是牧羊人遷移的結果。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綜合這幾年參觀過的藏傳寺廟經驗,我真心覺得唯一吸引人的就是登高望遠的景色。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再來前往著名的Kursha修道院,從Padum遠遠就能看見它盤據半山腰。

DSCF5358

又是另外一個不同地點但類似的景觀。最後一個Pipiting我們在外面拍了照就走了,修道院到此為止,我應該有一陣子不會再去了。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Padum的曙光。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回程了。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白日還未完全甦醒。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第一次見識到這樣充滿靈性的雲。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像鬼魂一樣從山頂出竅。

IMG_20190617_074501

慢慢蒸騰消散。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日常人家的日常作息。

Linnie Traveler / Zanskar

前天的河流在雪白裡看來相對混濁,此刻的碧綠難道是錯覺?

DSCF5386

誰用刻意的筆觸抹去了雪山的純淨?

DSCF5407

換來了潛伏大地的惡魔?

DSCF5415

過了下一個山頭,我們什麼時候再回來?

令人敬畏的吃人怪獸Penzila,謝謝你沒有把我們吃掉。

DSCF5446

對於這一次的Zanskar探勘我的結論是:Zanskar適合旅行時間有彈性、喜歡挑戰、能吃苦耐勞的旅人,這個地方隱藏的未知因素太多,需要調適的空間相對比較大。8月是最適合旅行Zanskar的季節。最後,誠實地說Zanskar的景色並不特別吸引我,但對於這一趟旅程它展現出來的那股神性般神秘性格讓我印象深刻。會再回去嗎?或許等路況像列城一樣好再來考慮!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