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前篇奴布拉河谷Nubra Valley,第二天我們的Suzuki箱型車繼續前進近幾年唯一一座開放觀光的邊境重點村落,Turtuk。我稱它世外桃源。
30年前,居住在屬伊斯蘭的喀什米爾河谷流域的穆斯林是比拉達克富裕很多的。我公公總說拉達克從卡吉爾(Kargil)往東到列城的人民以前是很窮的,土地和物產都相當貧瘠,但現在的拉達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拜邊境要地之賜不斷被開發和成長,信奉藏傳佛教的拉達克人其實是很團結和感恩的民族;每次問到他們是否滿足成為印度領土的一部分,他們都給予心存感激的肯定。達瓦說,如果拉達克家庭有三個以上的男孩,一個會送去當喇嘛,再一個就是去從軍,後者在信奉伊斯蘭的喀什米爾區域是最不可能發生的,加入反叛軍的機率可能還比較高一點。
從Hunder需要開2個多小時的車才到Turtuk。
Shyok河水潺潺,包圍河岸的群山閃耀著黃、紫、藍、紅層疊的豐富岩礦。
每次總要三催四請阿飛才肯陪我一起跳,最後又一定跳得比我高。
司機達瓦是阿飛在列城著名的Changspa路上隨意搭訕問價找來的當地司機;當時阿飛一副熱絡地跟達瓦打招呼握手,我還以為他遇見在列城的朋友,達瓦當時正在整理他才買了三年的廂型車,眼神疑惑地看著阿飛至少兩秒才伸出手,接著兩人開始有些交談。離開後我問,他是你的朋友?不,不認識,只是想先了解一下包車的價格。後來阿飛又問了A和B家旅行社,最後決定雇達瓦當我們5天的司機。跟很多人一樣,憨直話少的達瓦要喝了酒才變得健談。
蜿蜒公路的盡頭就是Turtuk了。
從這裡進Turtuk只能徒步。這時剛好遇見兩名婦女正從舊吊橋走下來,肩上背著厚毯子裹成的背袋準備搬石塊回村裡。一天內不斷往返直到工作結束。
新式木造吊橋。
走上吊橋,我與趕著牛的老人家差身而過,跟著他走的來時路準備進入時光隧道。
Turtuk居民也稱Baltistan人,說著Balti方言,也通拉達克語(Ladaki)和烏爾都語(Urdu),多數為信奉蘇菲派(Sufism)伊斯蘭教的穆斯林,1971年以前這座村子還在巴控喀什米爾境內,重新規劃領地後才屬印度,是近年來唯一一座允許觀光的邊境村落。Turtuk也是通往位於巴基斯坦東部克拉崑崙山一座長達76公里名為Siachen冰河的唯一入口。
我們在這間地點極佳的小店用了簡單的午餐,餐點不外乎Maggi泡麵、炒麵、炒飯和MOMO。飲料推薦它的熱薑汁蜂蜜紅茶。
村子裡每戶人家庭院皆種有柳樹和杏桃樹,光影灑在牆面像一幅幅抽象畫令人賞心悅目。
Turtuk才開放沒幾年,當地人也陸續經營起小吃店和民宿。
過了觀光季節餐廳幾乎都暫時歇業,不過民宿都有提供家庭式的早晚餐,入住時一併談好即可。
大片休耕的青稞田地。
典型的鄉村生活風情畫。
杏桃樹陰提供了老人家休憩聊天的絕佳場所,而大片田地則是孩子們嬉戲的遊樂場。左方有兩個小男孩試著躍上驢背好幾次,即使成了也很快被甩下,我盯著這個逗趣的畫面許久,農村的孩子與土地是如此地親近,長大後卻一心嚮都市的生活。拉達克政府在近幾年多致力於增加偏遠學校的師資和設備,冀望孩子們長大後能留在原鄉促進農村未來的發展,不過由於地勢和位置過於偏遠,就業機會還是相當有限,年輕人大多外流到像列城這樣的大城市發展和生根。Turtuk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婦幼為大多數。
看進人家後院和空地皆堆滿了給牛隻和驢子的冬天儲糧。
屋頂和閒置的空間也都不會浪費。
以往的老房子慢慢翻修成適合遊客住宿的舒適環境。民宿名的取法也與當地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像Saser是經克拉崑崙群山通往巴基斯坦的古老埡口之一,取名K2是因為村外不遠處的半山腰可眺望世界第二高峰K2,而Balti則是Turtuk當地方言。
傳統土房,牆面由石塊和泥土混合砌成。
穿梭在連結巷弄的矮房之間隨處發現驚喜。
來過喀什米爾或拉達克的旅人一定對人們展現的熱情給予極高評價,拍照沒問題大方讓你拍個夠,邀請你到家裏喝茶也是常有的事,但Turtuk村民非常保守,當發現鏡頭對著他們時會馬上閃避,即使事先禮貌性地示意也被拒絕,孩子們也會鬧著玩地大聲說:No photo!no photo!在Turtuk我幾乎沒什麼機會拍上人物。照片裡的小孩不懂世故,我算是佔了他便宜。
我不喜歡驢子的叫聲,像嘴巴被摀住帶著掙扎。
從村頭晃出村尾,接著散步進入種滿大片杏桃和柳樹的魔幻樹林。夏天的拉達克是杏桃的產季,幾乎每個城鎮都能買到新鮮的杏桃和杏桃乾,水分不多但口感紮實。
穿越樹林前往眺望K2。
Turtuk驢子很多,多用來馱運貨物,村子裡驢叫聲此起彼落忽遠忽近,我沒什麼印象見到過一匹馬。
有人偏愛春天帶來的翠綠和新生,有人享受夏天的繁茂和熱絡,或沈浸秋色的浪漫與冬日的蕭瑟;四季各有生機,我個人雖然沒有特別偏好的季節,不過秋的氛圍倒是非常容易引發我另一番思緒。
這五、六年我拍了千千萬萬張數不盡的照片,每次整理照片首先必刪失焦模糊的、重複的、醜臉表情的、露指的、明暗色彩度不佳的等等丟了不心疼的照片,再經一番挑選把喜歡的照片拖到Good檔案夾,其它的剩品覺得丟了可惜只好忍受它們占用大多數的硬碟空間。而一張張被貼上肯定標籤的照片像選美小姐上台前要先微修圖和縮小尺寸才上傳雲端開始寫部落格,就像現在的我正絞盡腦汁為一張張照片下註解。而每當字句枯竭才真心感嘆這幾年書看得很少了。
每家每戶都趁著入冬前出動一家老小為動物儲備足夠的糧食。
寧靜溫和,是Turtuk帶給我的整體感受;每個人靜靜地做著分內的工作,沒有叫囂和爭吵,像無聲電影慢慢流轉鏡頭,話語無關緊要,你只管專注盯著畫面裡的各種表情;我彷彿只聽到自己腳下的窸窸窣窣。
午後的陽光穿透茂密的樹叢讓原本的秋色更濃郁。
秋,百看不厭。
不少才種植不久,葉子已提前轉為粉桃色的小杏桃樹。
穿過魔幻樹林後持續往上爬了約10分鐘來到一座小型的藏傳修道院,從寺外的露台上可眺望整座Turtuk,而右前方不到1點鐘方向的山頂露出一小三角錐形狀的峰頂就是世界第二高峰,K2。
拍了超級多和K2的合影,我們心滿意足地原路折返走回農村。
陽光拉長了影子提醒我們該趕路了。
今晚原本預定住在Turtuk,但因為隔天還要參觀Panamik溫泉,達瓦擔心如果不趕一點路明天行經Khardung La時怕天已黑路難行,何況天候難測,今晚先到Panamik過夜比較妥當,於是我們一路開了145公里路約4個小時才抵達Panamik,達瓦的Suzuki箱型車在沒有路燈的暗巷裡穿梭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價格還能接受的簡樸民宿,主人話少也不太熱情,也就不需要下次再見了。
黃昏將近。除了Khardung La的那一段路外,這幾天天氣一直很好。
Panamik的硫磺溫泉有點令人失望,我所期待的是熱騰騰冒著硫磺味道可以泡湯的天然水池。
的確,後山是冒著煙連蛋都能煮熟的硫磺地熱。
但前面卻蓋了一棟建築把後山的溫泉引進室內圍成了男女兩湯,不打緊,女湯混了太多冷水一點都稱不上熱。江江、阿飛和達瓦都洗了開心的硫磺浴!
我待在外面發呆欣賞風景。狗狗陪著我。
中午前我們開始回程了。
遇上百分之百喀什米爾純羊毛。
路還有多遠?!
似乎一生永無止盡的心靈徒步。
還好有你,謝謝你一路的陪伴。
回程的Khardung La平易近人多了。
這時Khardung La沒什麼遊客,我們三人開心地佔著地標直拍。
三天二夜的奴布拉河谷Nubra Valley之旅告一段落,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