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麗麗湖的照片其實早整理好,文字卻因種種原因被我擱著,直到今天也就是進入齋戒的第三天覺得再不寫,莫麗麗可能就要像鬼魂一樣糾纏我一整年;只是,齋戒讓人難以集中精神,容易陷入昏睡,做事也力不從心,清真寺宣禮塔還未響起第二次禱告的廣播,中午左右,我便從打盹中驚醒深怕錯過;對此,我對莫麗麗感到遺憾,如果我無法完整描述出你的美,請原諒我。最後結果是,我還是略過了春夏,直到入秋這兩天才一口氣寫完。(圖:Korzok的民宿)
在拉達克要去到哪裡似乎都長路漫漫,加上沙塵和冷天很容易令人疲累,結束3天2夜的奴布拉河谷之行我跟阿飛說希望可以休息一天再上路,但司機達瓦已緊接了其他客人的包車,隔天我們還是按照計畫前往莫麗麗。
列城到莫麗麗的距離是220公里,開了約一個小時來到Upshi小鎮,停車買了些水果和零食,我坐回車上看著老人們閒聊。接下來好幾個小時很難會再有商店。
印度對我來說最吸引人的是她的過度失序和紊亂所構成的衝突美感;隨意置棄或閒置的物品在鏡頭裡似乎更容易帶出她強烈的街頭底蘊,即使有時候單純只是一些紋底、顏色和文字。
沿著印度河河谷我們一路開,車窗外的風景像電影放映機,一格一格跟著我眨眼的速度緩慢地投射出去。
眼前不斷重複的景象;印度河河谷、荒山岩塊、細長柳樹和一簇簇的灌木叢林不曾因為今日拉達克的繁榮而改變它四季的面目。
而公路總是修不停。不像斯利那加女人的保守和柔弱,拉達克的女性能做粗重的工作,不分男女,即使修路造橋也難不倒她們。
10月過了快半,整個喀什米爾包括拉達克都罩上一層金箔。
落葉般的破舊帳篷是否還供修路工人一處休憩的屋簷?
說實話,經過奴布拉河谷的震撼洗禮,往莫麗麗的這條路上到此為止還沒帶給我驚嘆,但我持續期待。
無論公路有多長,只要有景點,一定找得到小茶館休息用餐。Chumathang有幾間餐廳,菜色不多期待,吃就對了。
接著,延河谷開車將近一個小時,一排排綿延著楓紅般的灌木叢林隨風搖曳,令人賞心悅目,可說是這趟公路的亮點之一,但我肯定沒拍出它的美。
達瓦在這座盤據山腰的小村莊前停車讓我們下來拍照。
村子在逆光下顯得夢幻。村莊叫什麼名我記不得了,而Google地圖的工作人員也還沒發現它。
轉個彎離開印度河流域,四千海拔這一邊的河谷覆蓋了薄薄的一層鹽脈,遠看像雪,想必該是鹹水湖的支流。
沒想到還能在這個季節看見大片的山羊。喀什米爾最頂級的羊毛是它脖子上的那一搓。
遠遠,一隻隻山羊在黃金光線的照耀下像一尊尊擦的發亮的銅像。
真的很冷,已經穿兩條褲子還是發抖,很難想像冬天會是怎麼一回事。
該是下山避冬了。
經過Kyagar湖已經快傍晚。離莫麗麗湖還有兩個小時的車程。
我們的車在金箔紙上快速移動。
直到天色即將陷入一片昏暗,山稜線上的天空渲染著夕陽最後的餘暉,像水彩在紙上瞬間暈開。
震撼如奴布拉河谷也沒有這一幕奇幻場景。
即使還沒抵達莫麗麗湖,這趟旅程已值得。
暗夜抵達的莫麗麗只有寒和冷。我們在唯一一座村落Korzok過夜。沒什麼住客以為房價會很便宜,最後兩千盧比一房包早晚餐,是我自助旅行的天價。
等阿飛結帳,我追著兩個拉達克的孩子身後跑。
在風塵僕僕的拉達克,大部分的孩子要維持整潔是很難的,我們家的小孩也一樣,衣服破了繼續穿,髒了也不會馬上換。而髒,好像會傳染!記得去年一位也是經營船屋的親戚介紹了他的韓國客人來我們家船屋,我們聊了一下,韓國人英文有限,但烏爾都語講得很流利,帶著老婆女兒在斯利那加住了8年,很少回韓國。六歲的女兒在斯利那加上學已經懂得一點烏爾都語,她這時就坐在我面前吃餅乾喝茶,直說茶沒加糖不好喝。在還不知道這家人的背景之前,我注意到小女孩身上穿的粉紅羽絨外套有一片髒污,當下我認為這不太可能發生在外國人身上,不過就在得知小女孩幾乎都生活在喀什米爾後我莞爾。而我,雖然盡量維持整潔,但邋遢外出也不成問題。
莫麗麗湖位於羌塘高原Changthang西南方,海拔4,522公尺,湖呈細長形,長23公里,寬3-5公里。羌塘這一大片廣漠無邊的高原高度皆在4,500-5,500公尺間,擁有不少大型高山湖泊,莫麗麗則是其一。
不像班公錯擁有的雙重國籍,莫麗麗是印度和拉達克境內最大的一座高海拔內陸湖泊,屬鹹水湖,湖水主要來自高山融雪,高度加上經年累月的生態演化,湖周圍形成了大片的天然沼澤高地,自成一生態豐富的濕地保護區。
湖邊佈滿形狀和顏色各異的石頭。阿飛打起了水漂。
平靜的湖面瞬間擴散一圈圈的漣漪。
而我開始挑撿湖邊的石頭,口袋越來越沈重。
比較起班公錯的無邊無境,以及這幾年遊客的不斷叨擾,莫麗麗有著一股恬靜優雅的迷人身段。湖水透徹碧藍又時而碧綠。
不斷往岸邊堆砌的泡泡證明了莫麗麗像海水一樣鹹。
河谷支流也因烈豔篩出了雪白的鹽粒。
夏季該是另外一番景象。
雖然這片高原濕地已進入修復週期,但不難想像它在春夏可能展現的繁盛面貌。
荒野孤馬!
一座不在我們計畫內的化外之湖kyagar tso,海拔4,705公尺。
雖是明鏡般的倒影,但是不是湖沒了雲的陪襯就真的多了點孤寂的味道?!
右前方的幾個小點點緩緩往我們的方向移動,無法分辨是犛牛、馬還是野生動物,但至少在這片放眼望去不著邊際的高原我們並不孤單。
去年我的母親第一次滑我的手機,老花眼鏡戴在額頭上,螢幕幾乎要貼到臉,她一邊看著我們在拉達克的照片一邊驚呼,阿鳥喂,這個地方怎麼這麼荒禿禿!我說不美嗎?媽說是很美,但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不是很辛苦嗎?可不是!
待在拉達克也不過兩個禮拜,我的情緒在莫麗麗回列城路上開始發酵。喀什米爾河谷流域的生活環境整體來說比拉達克舒適上百倍,沒有稀薄的空氣,頭髮也不會在一天內糾結難分。我在老虎紋路的岩石前留下一張我的臭臉。
比起奴布拉,阿飛偏愛莫麗麗一路的景色。而莫麗麗對我,是那一片在天黑前稍縱即逝的淡粉色天空。